
图片新闻
本会动态
2025年10月24日,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才信息分会主办的“千家中医院万名经方人才提升工程——第八届杨运高教授仲景脉学研修班”在南阳开班,同期举行了团体标准《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编制工作专家论证会,来自全国各地30余名专家与本地20余名经方专家就团标《经方临床应用指南》前期的部分草案进行审核讨论,团标专家论证会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才信息分会主任委员、著名经方专家、中和医派掌门、团体标准《经方临床应用指南》起草总负责人杨建宇教授牵头主理,本次团标专家论证会检查了《经方临床应用指南》团标编制工作阶段性成果,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与缺陷,还扩大了《经方临床应用指南》团标的队伍!有力地推进了团体标准《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的编制工作,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申和教授到会致辞,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南阳市仲景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桂延耀先生致欢迎词并表示积极参加《经方临床应用指南》团标工作,南阳医圣祠博物馆刘海燕馆长详细介绍医圣祠发展盛景,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医圣祠的情景,再次温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刘海燕馆长明确表示,热烈欢迎团标《经方临床应用指南》来到南阳医圣故里走进医圣祠,传承医圣张仲景经方与弘扬中医祖庭医圣文化深度融合,可以赋能《经方临床应用指南》团标编制工作,南阳医圣祠博物馆有关专家参加《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编制,更加彰显团标《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的学术底蕴和文化意蕴。南阳张仲景传统医药研究会马旭主任表示,作为医圣仲景专业研究平台,参加《经方临床应用指南》团标的编制工作,天经地义、不可或缺!与会专家热烈欢迎医圣故里相关团队的积极参与,并由衷敬佩南阳对医圣文化的呵护,及对医圣“经药”“经方”的热爱和传承热忱!
与会专家对《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编制的前段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对首部中医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类团体标准的创新性、必要性、及时性、可行性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和对学术传承的促进价值再次给予了全面赞誉。同时,也明确指出一些要改进提升的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一、不忘初心,弘扬经典。
本团标的核心是经方传承,而不忘初心是经典传扬,重在经典应读经典,以传承为依据,言经典之所言,说经典之所说,要以经解经。从前期不少经方指南中的内容来看,大多是采用了现行之教课书,或近代一些中医专家的著作或中西医结合著作,完全忘却了《神农本草经》《难经》《内经》等经典,如果不用经典解读经方,不用经药阐释经方,团标《经方临床应用指南》还不如一本方剂学教参,将失去意义,这是迷失方向,忘记初心的表现。
还有一点要明确,“类方提要”的“类方”应该重点是经方之类方。不要从方剂书中抄写现代一些方子。
二、强化调研,丰富文献。
任何团体标准的编制必须狠下功夫,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从临床调研到文献翻阅,从资料的收集到内容的研精,从框架构建到文字表达,继而提升出团标的核心内涵,都需要认真研习,反复研制,方能琢石成玉。否则,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就不可能提炼出像样的专家共识,反而给世人嗤笑,前期草稿中有三成左右的文稿,没能显示出较为深厚调研的功底和翻阅足够资料的水平,应该再深入一些,再努力一些,再补充一些。
在参考文献方面有以下情况值得大家关注,首先文献数量太少,不足以支撑文中所言,易致言之无物、言之无据、言之无理。经方临床治疗诸病言之甚多,但,不见参考文献的条文,这就是自说自话,易被人当成胡言乱语的对待。其次,书籍文献尽量少用或不用,有的一本书反复用,更嫌没资料,更嫌的是二手文献,对团标伤害更大!大家都知道,没有查阅证实的二手文献,很可能是有错误的,很可能以文化传讹,十分不可取,十分不可信,我们应该坚决拒绝二手文献!再次,经典文献最好用经典书籍,尽量用权威的经典古书籍,不要用现代教材或后人串解类书。团标引用文献不限多、不厌多,大家要高度认知并认真补充完善之。
三、规范化问题。
尤其是名词术语规范化问题,千万不要生硬造词拼词,我们是在定制团体标准,是引导规范化发展,是要给那些不太规矩者一个规矩的。如果我们不规矩瞎编乱造术语名词,那么这个团体标准瞬间将失去威信,失去存在的价值。再次强调,术语名词必须依据经典而来,必须依据中医药界原有的世界标准、国标、行标,否将,遗患无穷!另外,在阐释部分不可硬性非逻辑性下结论,更不要胡搅乱缠,一定要用规范性词语,用严密的逻辑推进论述,进而顺理成章给出结论。同时,我们是制定团体标准,不可用疑问句,不可用或然之言语,不可用讨论式结论,不可用“你懂得”之语句,要明晰、简洁陈述之。
四、有关古今现代用法之问题。
有不少方子原来是汤剂,现在临床有中成药(丸、散、片、颗粒型),也有的原来是散剂、丸剂,而现在临床多用汤剂。类似剂型古今差异者,要在团标中有明确表述,并说明现在临床应用之特色与用法,以免让人陷入无所适从之茫然。对于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疾病名称之差异也要必须明晰标注出来,不可大迷糊骗小迷糊。
五、建议每位参与编制各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的专家,建议自行寻找一个优于自己的专家,对文稿进行一次审核进行一次讨论,并要在文后署名,可以作为本团标参与专家进入团标署名。请标注专家的职称与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手机和邮箱)。
六、建议每位参与编制团标的专家都要熟悉一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标准委及各学会团标的格式和要求,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中医药团体标准的有关文件。并且在编制咱们团标时,要多吸取其优长,多参考模式形式。自觉接受有关标准的引领和指导,把我们的团标又快又好的编制完成。建议咱们的团标统一按团标要求的形式、格式撰写,更有利于统一模板。从这次审稿中可以看出。有个别编制专家前期调研没有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规范要求,没有了解咱们编制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的基本要求,就下笔撰写了部分文稿,显得有点儿稍微急躁一些。希望在下段的修订文稿期间,大家都能潜心研究,熟悉相关规范和要求,认真对待咱们团体标准要求的每句话、每个字,狠下功夫,尽快高质量编制文稿,以便早日进入专家审核反复修订之程序中,尽早完成团标编制任务。
七、参加本次讨论的专家还有南方医科大学杨运高教授、南阳张仲景医院张炜教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勇教授、新疆名中医李涛教授、内蒙古名中医王云亭教授,石家庄范秀霞主任医师,合肥市唐晓敏主任医师、沧州市王立新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秀业教授、毛井副主任医师。贵阳中医药大学龚晓雪、王俊霞、唐继红副教授,亳州市徐海军主任医师,东莞市宋跃华副主任医师,徐州朱红副主任医师,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张鹏翎副主任医师,南阳张仲景大药房赵医哲主治医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杨海卿副主任医师等。
团标《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的编制工作进入了重要的攻坚阶段,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争取在2025年11月底完成第一批全部120首经方临床应用指南的文稿审查,2025年底完成本次120首经方应用指南团标的正式公布,并提交中国标准出版社,争取2026年完成120首经方应用指南团标的正式出版。
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标准办供稿

上一篇:中医茶疗辨体质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