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本会动态
2025年8月9日-10日,备受瞩目的《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首发仪式暨第三届经方创新分类与专病专科临床拓展研究学术论坛在北京同期举办,全国中医药专家、临床骨干及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经方领域年度学术成果的系统发布,并围绕“经典守正、专科攻坚、服务下沉”主线,深入探讨经方在现代专病专科诊疗与基层医疗中的创新应用及未来发展。
年鉴首发:承续千年文脉,构建学术宝库
开幕式上,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国医经方年鉴》主编杨建宇教授强调:“年鉴不仅是学术成果的编年史,更是经方传承的基因库——梳理历代医家智慧结晶,记录当代临床突破创新。”新卷的发布标志着经方研究从零散探索走向体系化集成,为学术传承与临床实践搭建了坚实阶梯。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杰教授进一步指出年鉴的桥梁作用:“一头连着《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千年经典,一头通向肿瘤、肾病等现代专病的复杂诊疗场景,让古老经方在精准化医疗时代焕发新生。”
会上,《国医经方年鉴》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张义随后详细介绍了年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年鉴自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忠实记录年度内经方研究、教育、临床应用的重大进展与代表性成果,已成为经方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年度文献,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
揭牌仪式后,第三届经方创新分类与专病专科临床拓展研究学术论坛正式开启,本次论坛围绕“经方创新分类”与“专病专科临床拓展”两大核心议题,安排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主编杨建宇教授以《从“经方”“经药”的精准临证小议中医药囧境》为题发表主旨报告,凭借深厚临床积淀与系统思维,深度解构制约经方释放临床效能的核心瓶颈——从传统辨证缺乏量化标准的模糊性,到经药配伍与现代病症谱的适配落差,再到基层“方证对应”实操门槛过高等现实难题。基于此,他创新性构建以“精准临证”为核心的破局框架,提出建立“病-证-方-药”动态映射模型,将经典理论中的抽象辨证思维转化为可量化、可验证的临床路径,推动经方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范式跨越,为破解中医药发展困境提供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方法论革新。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杰教授分享《大肠癌的经方治疗》,系统阐释经方体系在大肠癌诊疗中的独特路径——从围手术期调理到放化疗增效减毒,再到康复期抗复发巩固,完整呈现“扶正消癥”“健脾和胃”等核心治则的临床转化。其团队研究证实,经方联合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彰显经方在现代重大疾病治疗领域的不可替代性。
优秀仲景囯医传人,第三届南阳市名中医,《国医经方年鉴》2022卷主编齐作战教授以《膏方的临床应用》为题,结合数十年实践经验,深入探讨膏方在慢性病调治与养生保健中的多维价值。从“秋冬进补”的传统理论到“四季调理”的现代延伸,从复杂病机的整体调治到个体化定制的精准配方,系统梳理膏方配伍技巧与临床应用要点,为基层推广提供“易学、易用、有效”的实践范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王柏枝名医传承工作室传承人、《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主编王长江教授分享《中医药治疗肾病的一点体会》,聚焦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症,提炼“从脾论治”“从瘀论治”“从湿论治”等核心思路。通过解析真武汤、猪苓汤等经典方剂的灵活化裁经验,结合“药证对应”“量效关系”等实操细节,构建起肾病经方治疗的清晰路径,为临床提供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诊疗参考。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学术传承人,《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主编杜学杰教授主讲《仲景阴阳脉法指导下气理血汤治疗长新冠与少年高血压》,展现传统理论应对现代复杂健康问题的鲜活实践。通过将仲景脉法量化为“浮沉迟数”的客观指标,精准匹配下气理血汤的加减运用,既有效改善长新冠患者的疲劳、胸闷等后遗症,又为少年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提供新方案,印证经典方剂“异病同治”的深邃智慧。
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国医经方传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卫生协会中医药分会第二届委员、《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主编梁会凤教授的报告《创新与融合,中医药服务在家庭医生服务中实践体会》,聚焦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通过分享社区“经方签约服务包”的创新模式——将经典方剂转化为标准化服务模块、结合智能辅助工具简化辨证流程,实现中医药服务与家庭医生体系的深度融合,数据显示其覆盖社区的慢性病管理达标率显著提升,为经方下沉基层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渭南市中医药学会经方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渭区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副主编王俊孝教授以《经方之美在于疗效——从临床病案看经典方剂的实践智慧》为题,通过重症心衰、顽固性湿疹等极具说服力的临床案例,生动诠释经方“简、便、廉、验”的特质。从“方证对应”的精准辨证到“药味精当”的配伍逻辑,深入剖析经方疗效背后的实践智慧,让“经典回归临床”的价值理念具象化、可感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专家、仲景书院第三期仲景国医传人、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医经方年鉴》2023卷副主编李红哲教授主讲《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从“太少两感”的经典病机切入,系统解析该方“温阳散寒、通经达络”的配伍精义。通过过敏性鼻炎、寒性哮喘、阳虚头痛等跨系统病症的治疗案例,展示“抓主证、随证加减”的活用技巧,揭示经典方剂“一方多能”的临床密码。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分会常务委员、方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急救站长、《国医经方年鉴》2023卷副主编张书剑教授带来《疑难病经方验案分享》,聚焦克罗恩病合并白塞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现代医学棘手的复杂病症。通过详细拆解经方“调和阴阳、斡旋三焦”的整体治则,以及乌梅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方剂的创新运用,展现经方在多系统病变中“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灵活思维,印证其破解临床难题的强大生命力。
共促发展:传承精华,面向未来
这场跨越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盛宴,已为经方研究锚定方向:让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并肩,让殿堂学问与基层需求对接。当更多医者带着年鉴中的经验走进诊室,带着论坛上的思路深耕临床,经方必将在健康中国的蓝图中,书写出更厚重的时代答卷。
本次活动的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国医经方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在过去一年的成果检阅,更通过《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的系统编纂,将零散的智慧火花凝结成可触摸、可传承的学术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