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临床应用
小肠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属于难治性疾病,难在诊断难、根治难、风险大。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特别是基层医生在处理这类病症时,都颇为棘手。小肠上端起自胃的幽门处,下端接续盲肠,长5~7米,是人体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如此大的范围内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出血部位,目前是医学上的一个难点。引起小肠出血的原因甚多,包括小肠肿瘤、血管病变、憩室、炎症、克罗恩病、肠道寄生虫病、异物伤等,大多属外科治疗范围,技术条件要求高,彻底治疗比较困难。再者,小肠出血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是反复出血、多次住院,全身情况差,在未明确诊断以前,内科保守治疗不易控制出血,常可因失血性休克及诸多并发症而令其治疗风险增大。笔者曾治一小肠出血患者,灵活辨证,分三阶段递次进药,终得良效,特总结整理如下。
杨某,男,74岁,四川省巴中市人,退休职工。因反复黑便伴晕厥,于2010年10月10日初诊。患高血压病20年,2型糖尿病5年余,并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初期白内障。常服氨氯地平及依那普利等降压药,两年前行胰岛素治疗至今。近年来,曾多次便血(解柏油样黑便),伴晕厥、乏力、不能行走。彩超检查提示结石性胆囊炎;胃镜及肠镜检查未发现胃和十二指肠及结肠、直肠病变。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住院输血治疗后获好转。每1到2个月便复发,每次住院输血约800mL,已有5次。2个月前,在某三甲医院住院时,做胶囊内镜检查,诊断为小肠血管畸形,拟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突发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好转,该院会诊讨论后未再手术,予以出院,嘱回当地保守治疗。一周前,患者又出现黑便,在本市某医院住院,输血800mL。出院查大便隐血阳性,血压136/92mmHg,血红蛋白75g/L,空腹血糖6.8mmol/L。
刻诊:神清,面色萎黄,语声低微。心悸,乏力,动则息促,脘胀,纳差,便溏。视力减退,右眼视物缩小、变形。舌质暗、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浮芤而数,重按无力。
证系气血亏耗,心脾两虚。予黑归脾汤加减:生晒参20g,黄芪20g,当归15g,茯神15g,白术10g,龙眼肉15g,熟地黄炭30g,阿胶珠10g,木香6g,女贞子20g,旱莲草15g,白及2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10g。5剂,水煎服,2日1剂。
10月19日二诊:精神渐佳,未见黑便,口干咽燥,两目干涩,右眼视物变形,胃纳尚可,时有腹胀。舌质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浮芤微数。此为血虚营弱,肝失所养。阴虚之象渐露,易致肝气横逆,络伤血溢。予调营敛肝饮加减:当归15g,白芍(酒炒)20g,川芎10g,阿胶(蛤粉炒)15g,生地黄20g,五味子10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5g,陈皮6g,茯苓10g,木香6g,西洋参15g,白及20g,三七(研服)6g,大枣10g,生姜6g。5剂,水煎服,2日1剂。
11月15日三诊:前方服已,续服5剂。未再便血,神清语朗,面色渐泽,心悸头晕诸症悉减,右眼视物变形如前。胸腹满闷,口燥咽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夜间尤甚。舌暗红、边有紫点,脉细数。证系气阴两虚,络脉瘀滞。治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宁络。处方:西洋参15g,麦冬20g,五味子15g,阿胶(蛤粉炒)10g,黄芪30g,当归10g,枸杞子20g,熟地黄20g,三七(研服)6g,白及20g。5剂,水煎服,2日1剂。另予石斛夜光丸,每次6g,早晚各服1次。
12月22日四诊:两月未再便血,全身安和,血糖、血压稳定,唯右眼视物模糊及变形未减。此为肾阴亏虚,乙癸同源,目失濡养。治当滋肾填精,养肝明目。处方:生地黄20g,山茱萸15g,山药20g,枸杞子15g,菊花10g,黄芪20g,当归10g,麦冬20g,五味子15g,生晒参20g,女贞子20g,旱莲草15g,楮实子10g,茺蔚子10g,紫河车(研服)20g,三七(研服)6g,茯苓10g,泽泻6g,石决明20g。10剂,水煎服,2日1剂。
服药期间,视力逐渐好转,右眼视物变形渐瘥。尔后,一直以此方增损,共服30余剂后停药。随访两年,未再便血,自中医治疗以来,视力逐日增进,右眼视物变形消失,血压、血糖稳定。
按 本例患者为小肠出血所致便血,于笔者处就诊前,已多次便血、黑便,并经输血治疗,经胶囊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血管畸形。因年高体弱并同时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胆囊炎、胰腺炎等多种疾病而未能手术,返回当地保守治疗。初诊时见其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心悸气促、腹胀便溏、脉浮芤无力,为气血亏耗、心脾两虚之征。故用黑归脾汤(即归脾汤加熟地)加减,补益心脾,宁络止血。方中生晒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补脾益气;当归、茯神、龙眼肉补心养血宁神;木香理气醒脾;姜、枣调和营卫;熟地黄、阿胶、女贞子、旱莲草既能滋阴补血,又能宁络止血,加白及更能涩血止血。是方心脾两治,气血兼顾,补涩同施。二诊时见血虚营弱,肝失所养,恐肝气横逆,血不能藏,故用清代费伯雄《医醇賸义》调营敛肝饮加减。方中当归、生地黄、川芎、阿胶养血止血,芍药、枸杞子、五味子、枣仁、茯苓柔肝敛肝,三七、白及化瘀止血,西洋参益气养阴,陈皮、木香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滋阴、养血柔肝、止血宁络之效。三诊时见神清语朗,面色渐泽,病情稳定,未再便血。唯夜间口燥咽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质暗红、边有紫点,应是气阴两虚、内有瘀血之征。《金匮要略》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为有瘀血。”故用黄芪生脉饮加减治疗。方中西洋参、黄芪补气益元,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津,熟地黄、当归、阿胶、枸杞子补精益血,三七、白及活血止血。并用石斛夜光丸益阴固精,养肝明目,开通玄府。四诊时,患者已两月未再便血,病情稳定,右眼视物变形未减。遂以杞菊地黄汤补益肝肾,加紫河车、人参、黄芪,益气培元,养血填精;加枸杞子、楮实子、女贞子、茺蔚子、五味子等,诸子皆能补肾养肝明目;加当归、三七,养血活血;加石决明,平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填精、养肝明目、活血宁络之效。故服之日趋好转,诸症悉退。随访两年,未再便血,眼疾亦瘥。
本病的治疗过程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止血为主,因气虚不摄,血溢脉外,故用补益心脾之法以冀统血、宁血、止血。第二阶段以养血活血为主,因营阴受损,络脉瘀阻,故以调营敛肝、化瘀通络之法,使肝能藏血,勿复外溢。第三阶段是以补益肝肾为主,因肾阴亏虚,肝失所养,精不生血,故以滋阴填精、补肾养肝之药以固其本,使精血能生。其治多遵唐容川论血证之法,唯当谨守病机,慎选与证相宜之方,递次进药。师古不泥古,方能切中病情,获取效应。(张玉龙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医院,作者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名中医)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清热凉血重镇潜阳治疗银屑病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