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临床应用

归脾汤治疗青少年偏头痛经验
发布日期:2025-09-01

偏头痛是青少年原发性头痛中的常见类型,不仅影响青少年学习效率,也对其身心健康带来危害。西医学多采用解热镇痛药及神经调节治疗,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中医将本病归属为“内伤头痛”“头风”范畴。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归脾汤对于改善青少年偏头痛属心脾两虚者有较好效果。

据笔者临床观察,青少年偏头痛多在课业压力大时、考试期间,或月经来潮前后发作;头痛位置多在两侧或前额,多伴随明显恶心眩晕;学习过劳或睡眠不足时常加重。头痛过后,常自感疲倦乏力,面色少华。少年儿童正处于“心肝常有余,脾肾常不足”的生理阶段,复加学海无涯、过度思虑,致心神耗损;或挑食少餐、多食零食,使脾胃受损。心脾二脏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运行乏力,头部失于濡养,脑髓空虚,不荣则痛。此证常见心悸健忘、面色无华、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容易疲乏、月经量少等伴随症状。

归脾汤中人参(或党参)、白术作君药以补气健脾;黄芪、当归、龙眼肉作臣药以益气养血、安神宁心;茯神、远志、酸枣仁作佐药以宁心安神、除烦,又有少许木香佐制,使此方补而不滞;使药以炙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补脾益胃、益气生血。整方调补心脾以助气血生化,滋养精血以充养清窍,宁心益智以使神安,不荣之痛遂得缓解。

临证加减时,若疼痛较重,笔者常加川芎以载药上行,延胡索止痛以治其标。若疼痛日久不愈,则加全蝎、蜈蚣通络止痛。若为经期易发作,加柴胡、丹参以疏肝调经、活血通络。若伴随头昏沉,则加薄荷、蔓荆子以清理头目。若伴随失眠、记忆力下降,则加柏子仁、合欢皮,增强安神解郁之力。若伴随恶心呕吐,加生姜、半夏以和胃降逆。若伴随纳呆,则加神曲、山楂以消食和胃。

案一

患者女,16岁,学生,2024年11月15日初诊。主诉:左侧太阳穴处疼痛2月。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太阳穴处疼痛,有搏动感,疼痛剧烈时伴随呕吐感,外界声音嘈杂时疼痛加重,服用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或休息后可以缓解。头颅CT检查正常。刻诊:睡眠可,做梦多,月经量少,无心烦急躁。纳差,大便稍干,小便正常。舌质淡白,苔滑,脉细弱。

诊断:头痛(心脾两虚,脑窍失养)。

治则:补益心脾,缓急止痛。

方药:党参12g,麸炒白术15g,黄芪30g,当归12g,炙甘草6g,茯苓12g,远志15g,木香6g,龙眼肉12g,川芎12g,白芷30g,丹参30g,麦芽21g,山楂21g,柏子仁30g。7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11月23日二诊: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一半,仅在外界声音嘈杂时发作,做梦较前减少,纳差较前改善,大小便正常,偶有口干口苦。在原方基础上加柴胡15g、黄芩12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嘱调畅情志,饮食忌辛辣刺激。

12月2日三诊:患者头痛未发作,纳可,二便正常,口干口苦亦痊愈。继服上方7剂以善后。

按 患者处于青春期,学习压力较大,思考问题较多,思则气结,日久造成患者脾虚,故出现纳差症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造成心神失养,故患者出现梦多,时有心悸症状。气血不足进而造成患者脑髓失养,不荣则痛。一诊中,笔者运用归脾汤加减,因酸枣仁费用昂贵,遂用柏子仁代替,既可安神解郁,又可润肠通便;加麦芽、山楂以消食开胃,促进气血生化之源;川芎、白芷载药上行头目,同时兼以止痛;患者疼痛日久,用丹参活血化瘀,促进新血生成以上达头目。二诊时,患者病情虽有好转,但发病日久,思虑过度,造成患者少阳枢机不利,运用柴胡、黄芩以通利少阳。

案二

患者女,14岁,学生,2025年3月14日初诊。主诉:两侧颞叶部位伴前额疼痛1月,加重1周。患者1月前因升学压力大,出现前额及两侧颞叶处隐约疼痛,近1周疼痛发作频繁,每次持续2~3小时。其母亲有偏头痛病史15年。头颅磁共振检查正常。刻诊:体型偏瘦,月经量少,头昏沉,乏力,时有心悸,心烦急躁难以控制。纳呆,大小便正常,睡眠可。舌质淡白,苔略黄,脉弦细。

诊断:头痛(心脾两虚,肝气郁结)。

治则:补益心脾,疏肝理气。

方药:党参12g,麸炒白术15g,黄芪40g,当归15g,炙甘草6g,茯苓12g,远志15g,木香9g,龙眼肉12g,川芎12g,白芷30g,延胡索12g,合欢皮12g,醋香附10g,山楂21g,蔓荆子12g。5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3月20日二诊:患者头痛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仅在下午疼痛,无心悸,头昏沉、心烦急躁均较前好转,饮食尚可。上方去山楂,余不变。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3月29日三诊:患者头痛几乎未发作,心情尚可,可以自己调整,其余诸症皆消。给与归脾丸及逍遥丸以善后,预防复发。

按 患者处于升学阶段,思虑过度,损伤脾土,故纳呆而乏力。脾居中央,以灌四旁,而患者脾土受损,同时正处于二七天癸至的阶段,气血耗散,更不足以灌溉四旁,肝失所养,气机失调,故患者出现情绪急躁症状。心失所养,故出现心悸。心血不足以上输于脑,则患者头痛伴随头昏沉。笔者一诊时予归脾汤去酸枣仁,加川芎、延胡索载药上行头目以止痛,用白芷入阳明经以改善患者前额疼痛,合欢皮、醋香附解郁安神兼疏肝,木香、山楂消食和胃兼醒脾,蔓荆子清利头目。二诊时患者饮食已可,故去山楂,守原方继续治疗。三诊患者诸症皆消,遂给与归脾丸合逍遥丸补益心脾兼疏肝。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贾跃进辨治外感咳嗽经验

下一篇:从肝论治脾胃病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