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临床应用

心系危急重症治验一则
发布日期:2024-10-21

笔者从事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研究、《伤寒论》教学、临床工作15年,临床所遇病患多为轻证,偶遇疑难杂症,危急重症者极少,今有缘救治一例心系危急重症患者,现将诊治全程总结记录如下,供同道参考。

彭某,男,76岁,2024年3月13日就诊。主诉:发现肺动脉栓塞7天。3月7日活动后胸闷、气紧,咳嗽、咳痰,发热,体温最高38.1℃,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遂入住县级医院。入院诊断:肺栓塞;低氧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Ⅳ级);心律失常(房颤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肺炎;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左下肺背段病灶:炎症?其他?因血氧饱和低,当天转入重症监护室,予经气管插管、抗感染、抗凝、镇静、化痰、吸痰、利尿、通便等对症治疗。因患者意识昏迷,家属放弃继续治疗,3月13日出院回家。患者昏睡状态,其家属愿意尝试中医治疗以尽最后努力,由患者孙女代行脉诊、代述病情,求治于余。

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下肢水肿,2024年2月16日入住省级医院进行治疗。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Ⅲ级);心律失常(房颤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三级(极高危组)。治疗上予永久起搏器置入、抗凝、营养心肌、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时双肺呼吸音粗,偶有闻及早搏,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余基本正常。长期服用稳心颗粒等药物对症治疗,但病情常有反复。

刻下:患者意识昏迷,精神急躁、神志不清,躯干四肢温暖,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舌红,苔少,脉偏数有力。

辨证:气虚血瘀证。

治法:急则治其标,泻肺祛痰利水,活血化瘀止痛,扶正行气安神。

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党参15g,生白术30g,生黄芪15g,醋柴胡9g,炒枳壳15g,生白芍15g,桃仁12g,红花6g,百合30g,桔梗15g,牛膝15g,葶苈子12g,大枣18g,杏仁15g。2剂,日1剂,水煎服。当日晚间服药1次。

3月14日中午二诊:患者心神不安,饮食稍有恢复,口淡无味,头痛稍缓解,血氧96%~98%,大便4次,第1次成形,后3次为稀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象和缓。

3月14日下午三诊: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能主动跟来访客人交谈一到两句话,精神好转,饮食好转,说话有力,拉稀水样大便1次。舌脉基本同前。守上方去葶苈子、生白术,加炒白术30g、焦三仙各15g。2剂,日1剂,水煎服。

3月15日下午四诊:患者进一步好转,“之前不能抬头,现在能稍微抬头,也能安然入睡,头痛缓解”,前额痛,双下肢不肿,精神稍显不安,服药后未再腹泻,饮食可,二便可,血氧97%。舌质淡白,苔白,脉沉缓。

3月16日下午五诊:患者精神稍有恢复,能自行站立行走几步,前额痛,饮食可,二便可,血氧99%。舌质偏白,苔白,舌中部微有裂纹,寸脉无力,尺脉沉。守上方去白芍,加赤芍15g、川芎15g、葱白5根,取通窍活血汤之意。1剂,日1剂,水煎服。

3月17日六诊:患者前额头痛缓解,精神可,饮食可。嘱守上方继服中药1周。

3月22日,患者被接到县城继续调养。患者肺栓塞好转后,反复因气促、下肢水肿、低钾血症于当地医院治疗,予抗感染、利尿、补钾等,症状可缓解。

7月12日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气促,伴双下肢水肿、发热,最高体温为38℃,就诊于县级医院,心脏超声提示全心增大,三尖瓣、二尖瓣重度反流,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肺动脉扩张并中度肺动脉高压,射血分数66%,诊断为心力衰竭。7月17日入住省级医院。入院时精神尚可,睡眠、饮食欠佳,尿频、尿急,无尿痛,大便无异常,近5个月体重下降约15kg。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Ⅳ级);心律失常(房颤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胸腔积液;Ⅰ型呼吸衰竭。肺部(纵隔)CT平扫三维成像:肺气肿征象;左肺门团块并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闭塞,远端阻塞性肺炎;双肺多发炎症,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肺上叶尖后段陈旧性病变;纵隔及双肺门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予抗凝、调脂、控制血压心率改善心室重塑、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抗感染、补钾等对症支持治疗。

7月20日,为求尽快恢复,求治于余。刻下:患者只吃稀饭、喝凉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体胖大晶莹、无血色,舌苔白厚,脉沉弦无力。患者入院前小便呈红茶色、量少,入院后小便清长。

辨证:少阴病肾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肾健脾利水。

方用真武汤加减:淡附片12g,炒白术24g,茯苓24g,生姜12g,白芍24g,山萸肉16g,党参12g。3剂,颗粒剂,日1剂,分4次服,早中晚饭后和睡前服。7月21日开始服药,下肢水肿逐渐消退,解成形大便1次,饮水量明显减少,精神可,饮食可。

7月23日二诊:精神可,饮食可,二便可。舌质恢复血色,舌苔由厚变薄,脉沉微。知是水邪消退。处方:淡附片12g,炒白术30g,茯苓30g,生姜15g,白芍30g,山萸肉15g,党参15g,大枣15g,炙甘草6g。3剂,颗粒剂,日1剂,分4次服,早中晚饭后和睡前服。

7月26日三诊:患者出院,胸闷、气促缓解,心界正常,心律不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薄白、中有裂纹,脉沉微。继续服药巩固。处方:淡附片9g,麸炒白术25g,党参15g,茯苓25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6g,白芍25g,焦山楂15g,黄芪15g。14剂,颗粒剂,日1剂,分3次服。

8月9日四诊:精神良好,饮食及二便正常,能爬楼,舌脉基本同前,守上方加藿香15g、苏叶15g,7剂。

8月17日五诊:守上方加生地黄15g、陈皮15g,7剂。同时开具丸药处方长期服用以收尾。处方:淡附片、生姜、藿香、苏叶各15g,颗粒剂;炒白术30g,党参15g,茯苓25g,大枣15g,炙甘草12g,白芍25g,焦山楂15g,黄芪25g,生地黄30g,陈皮20g,上药为蜜丸,每丸9g,每次3丸,日3服。

9月1日随访,精神可,饮食可,行动可,病情稳定,未再进医院治疗,嘱继续服用丸药。

按 葶苈大枣泻肺汤、血府逐瘀汤、真武汤均为中医经典方剂,在救治危急重症之时,用之得当则立竿见影。一诊诊为急性肺栓塞,急则治其标,虽有心肾阳虚,也当以泻肺祛痰利水、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兼以扶正行气安神,病情瞬息万变,当随时观察、应变。患者孙女系贵州中医药大学2020级中医学(尚义班)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有其陪护并随时反馈病情变化,是疾病得以祛除的重要保证。二诊诊为阳虚水泛,“虚故饮水自救”,故喜稀饭、凉水,此非热证,而是饮证,临床当仔细辨别。现代医学在诊断和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患者疑似有肺部肿瘤,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当以扶正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故不予更多治疗。治危急重症当胆大心细、果断处置,正所谓千方在心不如一案经手,师生均获益良多。(王安军 彭秋分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五苓散方证解析及临床应用

下一篇:贾跃进通腑思想及其临床应用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