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临床应用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简称抽动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感染因素以及神经递质的异常。西医治疗多用抗精神病药物。
中医治疗主要从调理肝脾胃三者的关系入手,并兼顾气郁痰湿的调节,笔者常用四逆散合保和丸加减治疗此病。现将笔者应用四逆散合保和丸加减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验案一则整理分享如下,与同道共享。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其病机为脾虚肝旺,胃强脾弱。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小儿时期生长发育旺盛为肝旺之象,但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常常表现为食欲旺盛但易积食,且儿童饮食不知自节,好食肥甘、零食,贪冷饮,家长多溺爱,任由其性,日久必伤脾气。形成胃强脾弱之象。《医宗金鉴》曰:“脾胃病中,有胃强脾弱一证,胃强所以能食,脾弱不能消化。”脾虚运化之力不足则进一步发生积食,进而产生气郁、痰湿、血瘀等病理代谢产物。脾土虚弱最易被肝木所克,而痰湿血瘀等病理产物也易引起肝风内动。肝应风,风善行而数变,风主动,故小儿表现出挤眉弄眼等症状。
验案举隅
患儿,男,6岁。患者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3个月,症见不自觉挤眼睛、皱鼻子,其家属诉患儿夜间做梦时说脏话、骂人。患儿平素性情偏急躁,睡眠期间多动,饮食嗜肥甘之物。舌红,苔厚腻,脉弦。
处方:柴胡10g,麸炒枳实10g,炒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10g,大枣30g,姜半夏6g,党参6g,桑叶10g,桑葚15g,炒六神曲10g,焦山楂10g,茯苓10g,陈皮10g,连翘10g,炒莱菔子10g,炒酸枣仁6g,川芎10g,远志10g,牡蛎6g(先煎),龙骨6g(先煎),麦冬10g,五味子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嘱患者多食蔬菜,少食冰冷、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
复诊时,家属诉服药期间未见做梦时说脏话现象,挤眼睛、皱鼻子频率明显降低。后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2月余后,患儿症状消失。
按 患儿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之品,饮食不节,胃肠负担加重,饮食积滞生内热,故可见舌红,《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虚运化不及,可见舌苔厚腻,故选用保和丸消食化积兼清内热。《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云:“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黄帝内经》云:“诸风掉弦,皆属于肝。”肝风多从火出,饮食积滞所生内热可引动肝风。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胆胃不降,故可见大便不畅,脾气不升,则肝气郁滞而生风。此外,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土虚木乘,更加抑制脾土功能,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血虚无以养肝而引动肝风。肝属木,体阴用阳而气机升,血虚则肝体无所充养,肝阳失用,气机逆乱,化而生风。肝为刚脏,其气易亢易逆,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可调畅情志活动,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肝郁故可见梦中秽语。
上方以四逆散合保和丸为主方,四逆散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用于调和肝脾,方中柴胡疏肝清热,白芍养肝体兼通血痹,二者结合养肝息风,炒枳实破肠道之气结,炙甘草健脾。保和丸治疗食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化积,陈皮理气,连翘清上焦郁热,同时促进肠道蠕动,半夏、茯苓消痰湿,同时通降胃气。两方结合则肝脾调和,脾胃相宜。酸枣仁、远志、川芎、茯苓为酸枣仁汤之意,养肝血以息风。党参、麦冬、五味子为生脉饮,肝火过旺则木火刑金,故以生脉饮中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五味子敛肺补肾,党参健脾益气、补肺生津,肺气足、肺气不热不燥则可以金制木。方中用龙骨、牡蛎,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意,取其潜阳安神之功。桑叶清肝肺之热,桑葚滋肝肾之阴。(冯全管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辨析发病机理,巧治“疑证”一例
下一篇:孙轶秋补肝肾活血祛风辨治痹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