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旋覆代赭汤通肠治便秘案四则
发布日期:2025-10-21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教材认为该方主要用治胃气上逆所致嗳气、呕吐、恶心及呃逆等病证;《方剂学》教材认为该方主要功效为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古代医家如成无己、许宏、吴崑、方有执等认为该方主要可益气和胃、化痰祛湿。笔者临床发现,此方可借通肠气以达治便秘之目的。本文所举四案,其便秘程度有轻重之别,其患病时间有长短之异,但均可以旋覆代赭汤通治之,疗效满意。

案一

张某,女,71岁。2025年6月13日初诊。患者便秘30年,时轻时重,每2~3日1行。入睡难,纳可,小便调。脉濡,舌红,苔薄白,咽略红。2009年患左乳腺癌,2024年患肺腺癌。

辨证:肠气不通,湿滞阴虚。

治法:降气养阴,补脾祛湿。

方投旋覆代赭汤、一贯煎合温胆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20g,炙甘草8g,大枣15g,生地黄15g,当归10g,炒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门冬10g,枸杞子15g,炒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姜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火麻仁8g,制何首乌15g,炒白术10g,炒莱菔子10g。7剂。

6月24日二诊:服毕首剂即大便日1行,下午矢气多,入睡可,纳可,小便调,无夜尿。患者补叙:有糜烂性胃炎,服上药期间未曾嗳气、反酸。脉舌同上。守上方加山药20g,炒谷、麦芽各20g。7剂,以善其后。

按 患者便秘30年,近14年来两患癌症,除入睡难外,初诊时未诉及其他不适。年过古稀,竟无夜尿,这与患者心理素质良好、生活规律、坚持每天锻炼等都密切相关。初诊时未诉有糜烂性胃炎且反酸、嗳气,并非有意隐瞒,而是因为症状轻微而被遗忘。脉濡、苔薄白说明胆脾痰湿较重,舌红、咽略红证明肝肾阴虚。正因如此,胆病传脾,脾湿注肠,进而导致便秘。肠脾俱病,累及其母(心),故或入睡难。根据《灵枢·本输第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的理论,旋覆代赭汤照用,竟药到病除.

案二

王某某,女,73岁。2025年4月21日初诊。大便秘结近2年,胃胀痛数小时。患者2023年直肠癌手术后出现大便秘结,1~3日1行。今晨进食蓝莓后胃脘胀痛,继之大便溏1次。睡眠时流口水,饮食及睡眠尚可,小便调,近两个月血压波动。脉弦,舌暗红,苔微黄而腻,边有齿印,咽略红。

辨证:脾虚肝郁,血虚而瘀。

治法:健脾祛湿,疏肝养血。

方投旋覆代赭汤、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15g,炙甘草15g,大枣15g,炒枳实15g,北柴胡20g,炙甘草8g,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黄芩10g,延胡索10g,炒莱菔子10g,槟榔10g,炒谷、麦芽各20g,焦山楂20g,砂仁8g。7剂。

4月28日二诊:大便每日1行,但量少,胃胀痛减轻,小便正常。脉沉弦,舌黯淡,苔灰白,边齿印。守上方7剂。

按 2023年直肠癌手术后即大便秘结,多系气虚血虚或兼血瘀,推动无力而然。今早食蓝莓后胃脘胀痛,不外乎内外二因:脾虚有湿、肝郁失疏及蓝莓不洁,两者相合,不通而胀痛。大便溏、睡眠时流口水,结合苔微黄而腻、边有齿印为中下焦有湿热之象。以旋覆代赭汤运脾和胃通肠,四逆散疏肝理气行郁,四物汤养血活血除湿,气行血盈则微热自无立足之地,北柴胡与黄芩调整气机,延胡索活血止痛,余药和调肝胃肠。复诊时胃胀减轻,大便通畅。守上方7剂,以防复燃。

案三

程某,女,72岁。2025年4月7日初诊。大便秘结10余年,胃胀10余天。患者大便秘结多年,10余天前出现胃胀,伴反酸、纳呆。偶心悸,睡眠欠佳。脉细,微弦,舌红,有裂纹,苔微黄而干,边有齿印,咽淡红。形体偏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脾虚气滞,胆经痰热,肠气不通。

治法:补脾理气,利胆清热,降通肠气。

方投旋覆代赭汤合温胆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生姜20g,炙甘草15g,大枣15g,炒枳实15g,竹茹10g,陈皮10g,姜半夏10g,茯苓15g,胆南星8g,炒莱菔子10g,槟榔10g,炒谷、麦芽各15g,焦山楂15g,玄参10g。7剂。

4月14日二诊:药后大便较通畅,胃胀减轻。睡眠时易醒,醒后复睡难。脉弦,舌红,苔薄白,咽红。效不更方,守上方,加柴胡6g、黄芩6g。7剂。

按 脉细、形体偏胖,结合舌边齿印看,当为脾虚有湿之象,故反酸、纳呆。脉微弦与苔微黄合参,系胆经痰热之征。脾为湿困,输转不及,加之胆经痰热,疏泻迟缓,肠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脾胃俱病,累及其母,故偶尔心悸、睡眠欠佳。首投旋覆代赭汤加槟榔降胃益脾化湿;次投温胆汤加胆南星、炒莱菔子,除痰清胆;其余诸味和胃兼润肺。故复诊时大便较通畅,胃胀减轻,唯睡眠仍欠佳。初见成效,宜乘胜追击。守上方,加北柴胡、黄芩升清降浊。以收全功。

案四

彭某某,女,40岁。2025年4月14日初诊。断续大便秘结约1月,胃脘隐隐不适约7天。大约1个月前出现大便秘结,7天前因饮食不当致上吐下泻,经治疗后吐泻停止,但胃脘隐隐不适,小便尚可,睡眠欠佳。脉微弦略数,舌红,苔薄白,咽红。

辨证:脾虚湿聚,脾气不升,胃肠不降。

治法:补脾益胃,降气祛湿。

方投旋覆代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旋覆花10g,代赭石20g,党参20g,法半夏10g,生姜10g,炙甘草8g,大枣15g,制香附10g,砂仁8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姜半夏10g,延胡索10g,焦山楂15g,炒谷、麦芽各20g,制何首乌15g,肉苁蓉15g,小茴香6g。7剂。

4月21日二诊:大便较通畅,胃脘不适好转,饮食尚可。药至第3剂时,两月未至的月经喜潮(初诊未叙及)。但睡眠依然欠佳。脉细,舌红,有小裂纹,苔白,咽略红。守上方去肉苁蓉、小茴香,加炒酸枣仁15g。7剂。以巩固疗效。

按 此例大便秘结与脾虚湿滞、胃肠不降通有关。饮食不当伤脾胃,脾气下陷则腹泻,胃气上逆则呕吐。升降紊乱,气机郁滞则胃脘隐隐不适,累及其母则睡眠欠佳。脉舌足证气血两虚,湿邪内生。故投旋覆代赭汤降胃补脾通肠,香砂六君子汤健脾除湿、降通胃肠,加延胡索、制何首乌、肉苁蓉、小茴香活血理气、养血温阳,炒谷、麦芽及焦山楂调和肝胃。复诊时不仅胃肠降通基本正常,而且两月未至的月经姗姗来迟,竟收意外之功。说明月经正常与否与多气多血的胃关系密切。

以上案例说明,旋覆代赭汤不仅能降胃气而且能通肠气,虽系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但医疗实践确可创新中医理论,这既是对《灵枢·本输第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理论的临床验证,也是对旋覆代赭汤临床运用的拓展。(陈国权 湖北中医药大学  陈政孚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九州上医馆,作者陈国权为湖北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上一篇:重用附子治疗胸痹验案一则

下一篇:乌梅丸化裁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