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膜性肾病
发布日期:2025-09-08

膜性肾病是一种以尿液漏出大量蛋白为特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尿液泡沫增多、血压升高等症状。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熊维建从事中医临床多年,学验俱丰,治疗本病独有心得,现总结其验案一例如下。

夏某,女,68岁,因双下肢水肿伴泡沫尿2年余于2024年10月24日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解泡沫尿,就诊于重庆市某医院,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隐血(++)。完善肾穿刺活检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膜性肾病Ⅰ期,后长期服厄贝沙坦片、血塞通等药物治疗。后发现尿蛋白持续增加,该医院建议激素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激素治疗,遂求诊于中医。现症见:双下肢轻度水肿,腰膝酸软,少气懒言,口干、口苦。大量泡沫尿,夜尿3~4次,尿量每日2000mL,大便每日1次。纳差,眠可。舌暗,苔黄厚腻,舌下脉络迂曲,脉弦。尿常规:尿蛋白(+++),尿隐血(+)。

西医诊断:膜性肾病Ⅰ期。

中医诊断:肾风(脾肾气虚夹湿夹瘀证)。

治则:健脾益肾,化瘀除湿。

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60g,党参15g,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30g,炒白术15g,茯苓20g,陈皮15g,益智仁15g,乌药15g,海风藤15g,川芎15g,丹参15g,当归10g,柴胡15g,黄芩15g,玉米须15g。15剂,每日1剂,分3次服。雷公藤多苷片10mg,口服,每日3次。

12月9日二诊:患者双下肢水肿较前明显减轻,仍腰膝酸软,口干、口苦,纳可,眠可,夜尿2~3次,泡沫尿较前减少,尿量每日2000mL,大便每日1次。舌暗,苔白,舌下脉络迂曲,脉细。24小时尿蛋白定量:988.6mg/24h。尿常规:尿蛋白(++),尿隐血(++)。原方中黄芪减量至30g,去玉米须,加红景天15g、杜仲15g,生地黄易熟地黄15g。15剂,服法同前。雷公藤多苷片10mg,口服,每日3次。

2025年1月13日三诊:双下肢无水肿,腰膝酸软明显减轻,无口干、口苦,纳可,眠可,偶有泡沫尿,夜尿1次,尿量每日2000mL,大便每日1次。舌暗,苔白,舌下脉络迂曲,脉细。24小时尿蛋白定量138.03mg/24h。尿常规:蛋白(+-),隐血(+)。二诊方中减柴胡、黄芩,加金樱子15g、枸杞子15g、地龙10g。15剂,服法同前。雷公藤多苷片10mg,口服,每日2次。

2025年3月至6月患者多次复诊,复查血常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等结果均正常,继续口服中药巩固疗效,逐渐减少雷公藤多苷片直至停用,至今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按 该患者双下肢水肿,腰膝酸软,少气懒言,大量泡沫尿,夜尿3~4次,纳差,结合舌脉可辨为脾肾气虚、湿瘀互结之证,口干、口苦为脾失运化所致。首诊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重用黄芪利水消肿,熟地黄易为生地黄,防滋腻生湿热,益智仁、乌药固肾涩精,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白术、玉米须燥湿健脾、利尿消肿。风邪易挟湿邪犯肾,可引动潜伏于患者体内之湿邪,风、湿二邪胶结,导致病情缠绵反复,因此治疗应从风论治,首选海风藤祛风除湿,柴胡、黄芩升清降浊,陈皮、当归行气活血。全方攻补兼施,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此时患者机体免疫反应活跃,出现大量蛋白尿,故合用雷公藤多苷片抑制免疫反应。二诊时患者蛋白尿及水肿较前减轻,故黄芪用量减至30g,去玉米须利水之品,加红景天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冬季感冒。患者仍诉腰膝酸软,此乃水湿之邪久羁脾、肾二脏所致,故加用杜仲补肾壮阳。三诊时患者诸症好转,继续给予原方加减以巩固疗效,同时配合金樱子、枸杞子以补益肾精,地龙活血通络。(黄静静 邓佳宜 罗静 陈显燕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经方治疗一例肝癌患者一年实录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