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内环境紊乱一例
发布日期:2025-10-20

高龄重症患者常存在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其临床情况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若仅以缓解症状为导向,易致治疗失当,进而诱发肝肾功能损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如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危及患者生命。笔者特整理陕西省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团队救治重症内环境紊乱一例,该团队以中西医结合为治疗策略,强调整体观念,溯源病机,科学评估,结合“执两用中”的中庸智慧,以“纠偏复衡”为核心,最终取得满意疗效。

葛某,女,85岁。2025年8月因“气管切开3月余,呼吸困难1天”入院。既往史: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心病,肺癌术后。长期规律服用降糖、降压及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查体:嗜睡状态,呼唤可睁眼,无应答。体温36.7℃,心率72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86/83mmHg。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示pH7.29(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乳酸2.04mmol/L,PaCO226.7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实际碳酸氢根12.4mmol/L,呈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血肌酐200.6μmol/L(接近透析阈值)。血糖25mmol/L。尿常规示尿蛋白(+++)。患者依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鼻饲管及吸氧支持,内环境严重紊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中医治疗:醒神固本,调和为要

中医辨证属肺肾两虚、阴阳失调。治以润肺益肾方:人参13g,瞿麦6g,防风6g,黄芩3g,地榆炭6g,甘草7g,浙贝母9g,地龙6g,炒枳实6g,大枣3g,生姜6g,竹茹6g,石菖蒲6g,法半夏6g,茯苓6g,藕节6g,黄芪15g。水煎服,日1剂。旨在顾护正气,避免攻伐伤正。

予针刺疗法,每日床旁施针,以醒神通络、调和脾胃为法。取穴:百会(升阳举陷),人中、内关(开窍醒神),三阴交(调补气血),足三里(健运脾胃),辅以四肢局部针刺改善肌力、疏通经络。

予艾灸疗法,取穴足三里、膏肓、中脘,以滋肾固元、调理气血。

西医治疗:动态监测,精准调控

液体与血糖管理:严格控制血糖(目标范围7~10mmol/L),依据24小时尿量(维持1000~1500ml)动态调整液体种类(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1:1)及总量,精准容量平衡,规避容量过负荷诱发心衰或容量不足加重肾损伤风险。

呼吸支持管理:动态监测血气分析指标,渐进式撤离呼吸机及氧气支持。进行呼吸机撤离训练,起始每日撤离2次,每次1小时,逐步延长至24~48小时完全脱机;进行氧疗撤离训练,从低流量吸氧(2L/min)起始,逐步下调流量至完全停氧,全程历时2周。注意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或撤机延迟。

此外,护理团队秉持“精微护理”理念,严密监测患者意识水平(由嗜睡→可点头回应→清醒时间延长至数小时)、生命体征及出入量变化;保障气管切开、鼻饲管等各类管路安全通畅,落实无菌操作,实现零感染目标;康复训练按计划推进(被动翻身→主动坐起→肌力训练);同步实施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及生活协助,体现人文关怀。

治疗1周后,患者意识状态改善,可点头、摇头回应,清醒时间延长至2~3小时/日。治疗2周后,每日清醒时间达4~5小时,成功撤离呼吸机及氧气支持,恢复自主呼吸。复查血气分析:pH7.39,乳酸0.96mmol/L,PaCO241.3mmHg,PaO290mmHg,实际碳酸氢根24.7mmol/L,均恢复正常。肢体活动功能恢复,可自主抬举四肢、床上坐起、乘轮椅活动。经语言训练后能进行简单交流,如表达“饿”“渴”“你好”“谢谢”。其他实验室指标改善,血肌酐降至132.5μmol/L,血糖8.8mmol/L,尿蛋白(++)。患者目前可与家人交流,精神状态显著改善。

按 患者内环境严重失衡,治疗关键在于“纠偏复衡”。中医方面,以针刺醒神开窍,以中药健脾益肾固本,以艾灸温通气血,避免过度攻伐损伤正气。西医方面,基于动态监测实施精准调控(如容量管理、渐进式呼吸支持撤离),避免治疗过度或不足。加之精细化护理,密切监测细微变化,保障治疗方案有效落实。中西医协同,犹如阴阳相济,既规避了过度干预加重机体负担,也防止了治疗不足延误病情,最终促使患者内环境重归稳态。本案例以“执两用中,调和致平”为核心理念,体现了“过犹不及”的治疗智慧,此“平衡之道”在重症救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张璐  陕西省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