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
临床应用
增水行舟法是指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船高则船行通畅。本法在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古籍中都有记载。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杨进临证善于运用增水行舟法来治疗便秘,今介绍其验案一则如下。
杨某,女,36岁,2024年2月18日初诊。主诉:大便干结3年。患者3年来大便干结,3~4日1次,无腹胀,无倦怠,需借助开塞露或番泻叶方能通便,平素口唇干燥,胃纳及月经尚可,夜寐正常。舌稍胖,边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便秘(津亏肠燥)。
治则:养阴增液,润肠通便。
处方:生地黄20g,玄参20g,麦冬12g,麻子仁20g,瓜蒌仁20g(打),柏子仁20g,炒枳实9g,北沙参12g,炒山药12g,生白术30g。14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7日二诊:大便较前通畅,胃纳可,口唇稍干,守上方加当归30g。14剂,煎服法同上。
2024年5月中旬电话随访:患者颇为欣喜,大便1~2日1次,无需借助辅助药物通便。
按 便秘,又称“便闭”“阴结”“脾约”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散见于内科杂病当中。《中医内科书学》中有冷秘、气秘、热秘、虚秘等区别,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等相应治法,此外,提壶揭盖法、补中益气法、釜底抽薪法等,在临床上也都比较常用。杨进认为,本案患者为青年女性,无胸闷咳嗽等肺气不通症候,亦无倦怠乏力、腹胀等脾气虚弱表现,更无夜尿增多、腰酸腰痛等肾阳虚衰情况,故单纯从肺、脾、肾论治无依据。考虑患者便秘,兼有口唇干燥症状,为四旁津液不能灌溉肠道所致,故拟增液汤增水行舟。
晚清江苏孟河名医余听鸿在《诊余集·不食大便》中曰:“人之大便不通,如河道之舟不行……河中水涸,舟不得行,当进以养血润肠药。”故初诊时,以玄参、生地黄、麦冬增益津液。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柏子仁辛甘而润,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提及“凡补脾药多燥,此润药而香能舒脾”,用在此颇为得当。枳实治下而主血。大剂量生白术有通便之功,与枳实组成枳术丸助运中焦。沙参清肺养肝,亦益大肠。《本草蒙筌》曰“当归,甚滑大便,泻者须忌”,故杨进常在辨证方中加入当归30g,使气血各有所归,亦有增液之意。
杨进还指出,对于无明显辨证依据的便秘患者,切不杂乱无章,不分轻重主次地投以苦寒之品如番泻叶、大剂量生大黄等猛攻以图一时之快。临证时可采用排除法选择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投石问路,而在具体选方用药时还须方简药精,以便后续知晓进退。(吴力强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孙轶秋补肝肾活血祛风辨治痹证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