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经方医案

活用大黄治验二则
发布日期:2025-10-13

大黄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用之得当,效如桴鼓。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诸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等功效,临床上可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等实证。大黄炮制不同,应用有别,如生大黄泻下作用强;制则泻下较缓,擅长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善清上焦血分之热;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蜜制泻热通便;醋制消积化瘀;姜制平衡寒热。

日本医家吉益为则所撰《药征》云:“张仲景氏用大黄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单用焉。”受此理论启发,笔者在临床上将大黄随证配伍应用,疗效满意,现将二则案例的治疗经过分析总结如下。

案一 喉痈

患者男,30岁,厨师,2012年8月20日初诊。咽喉肿痛2天,高烧不退,输液治疗无明显效果,转而求诊于中医。刻诊:面色潮红,两侧颈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按之痛甚,说话、吞咽均感困难,两侧扁桃体肿大、色紫暗、覆盖脓性分泌物,口腔异味。大便未解,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滑数。

西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医诊断:喉痈(肺胃热盛,热毒壅结,腐蚀成脓)。

治则: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方用普济消毒饮合大承气汤化裁:生大黄(开水冲泡,加入药汁服)15g,黄连8g,黄芩15g,柴胡30g,连翘15g,板蓝根30g,玄参15g,皂角刺(炙)12g,芒硝(冲服)5g,生甘草8g。2剂,水煎服,日1剂。禁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同时用生大黄15g、冰片10g浸泡于甲硝唑液250ml内,频繁漱口。再用生制大黄各20g、芒硝30g研成粉,加冰片2g、醋、蛋清调成膏,外敷两侧扁桃体疼痛位置。再用三棱针重刺两侧少商穴出血。

8月22日二诊:服药次日午时,患者解出棕黑色油脂样大便半盂,臭气难闻,肛门火辣感,小便淡黄。说话吞咽轻松一半,能饮流汁,两侧颈下淋巴结缩小、质软、压痛减轻,体温正常。舌苔黄腻减退,脉微滑数。守上方将生大黄改为制大黄(开水冲泡,加入药汁服)10g,芒硝改为2g,加浙贝母(打碎)12g、金银花30g。3剂,煎服法同上。外敷、漱口同上。

8月26日三诊:服药后上述症状好转,说话吞咽基本正常,半流食,两侧扁桃体脓性分泌物隐现,颈下淋巴结轻度压痛,二便正常。上方减去芒硝,制大黄改成蜜大黄(开水冲泡,加入药汁服)6g,黄连减为2g,柴胡减为10g,板蓝根减为15g,加生白术10g、太子参12g、陈皮10g。3剂,煎服法同上。外敷、漱口同上。

8月30日四诊:临床症状已愈,为巩固疗效,每日将蜜制大黄1g、太子参9g、石斛6g、生甘草3g泡水频饮,连服半月余,随访至今未发。

按 本例患者系厨师,受火热毒邪熏蒸,风热湿毒侵袭咽喉,内外气血相博,壅结灼腐血肉,形成脓肿。选大承气汤中生大黄、芒硝为君药;配伍普济消毒饮的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玄参清热解毒,泄下肺胃火毒,使从大便而出,具有釜底抽薪之功;加柴胡退湿热,皂刺排咽喉脓毒。此外,加上局部漱口和外敷,三管齐下。二剂药服下见效,二诊、三诊随症配药,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后期以养胃滋阴润下的石斛、太子参、蜜大黄、生甘草泡水频饮,以善其后,至今未发,临床疗效满意。

案二 胃脘痛

患者女,50岁,电焊工,2011年9月18日初诊。上腹部胀痛不适1年余,某医院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窦炎、慢性胆囊炎,服莫沙必利、奥美拉唑等药年余罔效,寻求中医治疗。刻诊:面色憔悴,形体消瘦。上腹部胀痛伴烧灼感,频繁嗳气,嘈杂泛酸,右胁胀痛,心烦意乱,牙龈肿痛伴口腔溃疡,两侧颈下淋巴结肿痛。口苦,喜喝凉饮,大便难解,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苔黄,脉弦细数。

诊断:胃脘痛(胃火炽盛)。

治则:清热泻火,通便导滞,利胆和胃。

处方:生大黄(开水冲泡,加入药汁服)9g,芒硝(冲服)3g,黄连6g,银柴胡12g,虎杖12g,生山栀10g,连翘12g,生石膏(先煎)18g,三七粉(冲服)3g,生白术10g,枳实10g,砂仁(后下)8g,乌梅12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禁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宜清淡半流食。

9月28日二诊:患者服药后上腹部胀痛烧灼感减轻,嗳气则舒,口仍苦,颈下两侧淋巴结压痛消失,口腔溃疡缩小。大便先硬后软,小便淡黄。舌淡红,苔黄好转,脉微弦细数。守上方去芒硝,生大黄改为制大黄(开水冲泡,加入药汁服)9g,黄连改为4g,生山栀改为制山栀9g,生石膏改为煅石膏(先煎)12g,加党参12g、黄芪12g、当归12g,生白芍12g、大枣6枚、生姜3片。7剂,煎服法同上。

10月10日三诊:患者服药后,上述症状基本好转过半,上腹部胀痛消失,饮食有味,口腔溃疡几乎消失。大便变软,舌质淡红苔微黄。守上方,制大黄改蜜大黄(开水冲泡,加入药汁服)6g,去黄连、石膏、三七,加黄芩9g、建曲15g、刺猬皮9g。7剂,煎服法同上。

此后复诊多次随证加减,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治愈,经胃镜等查糜烂性胃窦炎、慢性胆囊炎均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以蜜大黄为主随证加减制成蜜丸善后,服药半年余至今未发。

按 患者焊工,长期受火毒辐射,烧灼日久出现口腔溃疡、糜烂性胃窦炎、胆道炎症等。受到《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及“气有余便是火”理论的启示,故选生大黄、芒硝、生石膏清热泻火,枳实助上药通便导滞,黄连善清心胃之火,山栀、连翘解毒消肿,柴胡、虎杖、乌梅疏肝利胆生津,三七祛腐生肌针对胃窦糜烂,白术、砂仁护胃养胃,甘草调和以防苦寒伤胃。二诊、三诊随症调理,用血肉有情之品的刺猬皮而收功。善后以中药丸剂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发。上述两则案例,以大黄为主药,随证换用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并加减药量,方随证转,“将军”美誉,果然不诬。(张良书 张复乐  安徽省安庆张氏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葛根汤治疗杂病验案三则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