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医案
患儿,男,12岁,身高145cm,体重65斤。2025年5月30日初诊。主诉: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1月余。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通常是吃早餐时腹部出现轻微疼痛,在去学校的路上疼痛加剧,表现为阵发性胀痛,持续半小时到半天不等,发作即被家长带去医院就诊或返回家中。家长带领患儿多次就诊治疗,中西医均有,但疗效欠佳,影响患儿功课和家长工作。既往也偶有腹痛发生,治疗好转后可隔几个月到一年不等不复发。亦患有过敏性鼻炎,时常鼻塞头痛。刻诊:胃口一般,稍吃多就容易恶心,容易腹胀,常餐后腹泻,每天2~3次。患儿体型偏瘦。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方用甘草泻心汤加白芍:甘草15g,黄连3g,黄芩6g,干姜3g,大枣10g,清半夏15g,人参6g,白芍20g。6剂,每天1剂。
6月7日二诊:反馈服药期间只有一天早晨有轻微腹痛,持续时间短,但腹泻一天3~4次。随即调整上方减白芍的量为15g,6剂。
6月14日三诊:反馈已无腹痛,食后泻亦好转,大便一天两次,质稀。调整处方,减白芍的量为10g,6剂。
6月21日四诊:反馈胃口转好,无腹痛,亦无食后泻。随即调整处方,去芍药,6剂,隔天吃一次,巩固疗效。
按 腹部脏器众多,上腹部痛多涉及肝胆脾胃,与进食直接相关者多属脾胃。张仲景在论治腹痛时只提到了少腹、腹、腹中,再无明确部位细分,给出的治疗方法大体类同,即用芍药缓急止痛,如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大柴胡汤中的心下急也是腹痛的另外一种表述,也用芍药。当然也有例外,如“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桃花汤中就没有芍药。后世方四物汤、逍遥丸等也很好继承了张仲景芍药治腹痛这一思路。患儿餐后腹胀、腹痛可以理解为“心下痞硬而满”。餐后腹泻,《医宗金鉴》有“脾虚腹满食后泻”的论述,核心原因是脾胃虚弱。患儿稍微吃多就容易恶心,乃是“干呕”的表现。故符合甘草泻心汤的心下痞硬、下利、呕的使用指征。急则治腹痛,缓则治脾虚,故初诊采用甘草泻心汤加芍药,后逐渐减少芍药用量,契合病症,则有良效。(马进疆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甘草泻心汤化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