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医案
赵某,男,63岁。初诊日期:2013年12月17日。主诉:左上肢麻木10个月。现病史:患者有颈椎病、腔隙性脑梗塞病史多年。近10个月来出现左上肢持续麻木,以左手臂、食指、中指处为甚。平素只要头略向后仰或向左侧转,则出现沿左手臂向下窜麻,似放电样。近1个月来出现头晕、头发懵,视物模糊。刻下症:左上肢麻木,以左手臂、左手食、中指末节麻木为甚。头晕、发懵,视物模糊、旋转,情绪激动时则加重,严重时出现行走不稳,全身乏力,汗少,口干,纳眠可,二便调。舌胖大淡红,少苔,苔薄黄,脉沉弱。颈椎X片:颈椎曲度变直,序列正常,第5~7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各椎间隙及附件未见异常。提示:颈椎骨质增生。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西医诊断:颈椎病;腔隙性脑梗塞;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中医诊断:血痹。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生黄芪45g,桂枝15g,白芍15g,大枣20g,生姜60g。6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诉左上肢麻木较前好转约50%,静息时无头晕,活动时偶发作,头发懵亦减轻。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生黄芪45g,桂枝45g,生白芍45g,大枣36g,生姜90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3剂后患者诉左上臂麻木已愈,左手食指、中指仅遗留远段半指甲范围轻度麻木。头晕、发蒙已愈,活动时无发作。全身乏力好转约80%。继续服用原方3剂,患者诉左上肢已无麻木。
按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由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该方的制方大法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的“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方中主药黄芪,《神农本草经》谓其“味甘,微温”。笔者临床体会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使用应抓方证——局部肌肤麻木不仁。本案患者的主诉是左上肢麻木,符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故用之以调营益卫,益气温经通痹。
此外,医圣张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中生姜用的是六两,约为90g(后注:笔者当时治疗本案患者时,是按照汉代一两为15g换算的,现在笔者更倾向于汉代一两为13.8g)。当初笔者认为生姜用60g、90g,其汤药肯定很辣,难以下咽,这一点笔者仔细地询问过本案患者,患者说没有这种情况,只是感觉汤药有点辣,完全能下咽。(何庆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本文摘编自《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上一篇:麻子仁丸治疗顽固性便秘
下一篇:顽症治验二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