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名医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医风采 >> 《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副主编—李传明
《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副主编—李传明

微信图片_20241031165853 - 副本.jpg

李传明:医者仁心,针灸传承的守护者


“银针闪耀映华夏,福灸萦绕暖万家。以针为剑驱病魔,以灸为盾护民康。”这句话贯穿着一位大医精诚的一生。这位医者,是李传明,他是一位退役军人,更是中医针灸领域的璀璨明星。

戎马岁月,医者初心

1981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李传明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踏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55军163师的军营,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广西边防三师54259部队,他不仅是一名英勇的战士,更是部队中的卫生员。在战争年代,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也深刻体会到了医学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因此,他暗自发誓,要将所学医学知识用于救护战友,守护生命。

在部队期间,李传明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知识,从《军事医学辞海》到《本草纲目》,从《黄帝内经》到《中医诊断治疗大全》,他广泛涉猎,不断充实自己。特别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利用所学中医知识,就地取材,采挖中草药,为受伤战友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战斗的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医术,更坚定了他传承与发展祖国医学的决心。

退役归乡,悬壶济世

1985年,李传明光荣退役,回到了家乡平江县安定镇大桥村。他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决定利用在部队学到的医学知识,为乡亲们服务。于是,他在村里开设了一家诊所,免费为村民们看病治病。这一举动,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在诊所里,李传明不仅运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还积极探索针灸在疑难杂症治疗中的应用。他深知,中医针灸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因此,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研读医书,锤炼医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

经过数十年的辛勤耕耘,李传明的医术日益精湛,治愈病例数不胜数。他的诊所名声远扬,吸引了附近县市乃至北京、上海等地的患者前来求医问药。在他的诊所里,有一个柜子摆满了患者病历,上面详细记录着病患的脉象、舌象、症状以及治疗方案。这些病例,不仅是李传明医术的见证,更是他医者仁心的体现。

针灸传承,创新发展

李传明深知,中医针灸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瑰宝,需要不断传承与创新。因此,他始终致力于针灸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他不仅在诊所里传授针灸技艺给年轻医生,还积极参加各种中医针灸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在他的努力下,针灸疗法在当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许多患者通过针灸治疗,不仅解除了病痛,还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李传明也因此被誉为“针灸大师”“中医传承人”。

此外,李传明还积极探索针灸与现代医学结合之路。他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对针灸疗效进行科学评估和研究,为针灸疗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

心系民众,担当作为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医生,李传明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与担当。每当国家和社会需要时,他总是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役期间,他主动承担重点人群健康监测任务,依据《黄帝内经》治未病理念,结合地域气候特征,为民众配制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方剂。该方剂经现代医学药理验证,其有效成分对提升呼吸道防御机能具有显著作用,构筑健康屏障。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需求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情怀,更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医药应用范例。

在自然灾害面前,李传明积极组织退役军人进行捐款捐物活动,为灾后重建贡献力量。他的善举和担当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医者仁心,薪火相传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当年那个满腔热血的青年战士,如今已两鬓斑白。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李传明始终坚守着医者仁心的初心和使命。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与安宁。

李传明的故事,是中医针灸传承与发展的缩影;他的精神,是医者仁心与担当精神的典范;他的事迹,鞭策更多的医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 -(最新)471.jpg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