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名医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医风采 >> 《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副主编—冯殿慧
《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副主编—冯殿慧

微信图片_20240731163022 - 副本.jpg

冯殿慧:中医路上的仁心大师与公益使者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有一位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闻名遐迩的中医大师——冯殿慧。他不仅是兴安盟中医界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中医世家的传承与创新

冯殿慧,男,汉族,1978年10月1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他17岁便跟随母亲东奔西跑,学习并实践中医知识,开启了悬壶济世的初步探索。这份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引领他后来考入了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正式踏上了中医学习的系统之路。

在求学期间,冯殿慧不仅刻苦钻研中医经典,还广泛涉猎现代医学知识,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他师从多位名医大家,包括乌鲁木齐市中医院老院长吴英杰、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刘殿礼、中国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佃贵等,深得其真传。冯殿慧不仅是吴氏、刘氏第三代名医传人,还是“胡希恕伤寒流派”的三传弟子,这些丰富的师承经历为他日后的医术精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术精湛,享誉四方

从1998年开始,冯殿慧先后在乌兰浩特卫东镇医院、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医院、大石寨镇医院等多家医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9年12月,他创建了乌兰浩特冯殿慧中医内科诊所,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多年来,冯殿慧成功治疗了近40万名患者,涵盖高血压病、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多种疑难杂症,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小神医”“小华佗”“神大夫”“塞外名医”。

冯殿慧的医术不仅体现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上,更在于他对一些难治之症的独到见解和有效治疗上。他发表的《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师传崩漏汤治疗崩漏症》《慢性肺炎性心脏病的中医药治疗》等国家级优秀论文,均受到业内高度评价,并被编入《中华中医药文库》。此外,他还在中草药抗癌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中药治疗延长了癌症患者的寿命,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

公益路上的不懈追求

冯殿慧不仅在医术上追求卓越,更在公益事业上倾尽全力。多年来,他坚持捐资助学,先后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他们圆了求学梦。同时,他还十分关注孤儿院、特殊学校和敬老院中的弱势群体,经常进行捐赠和慰问,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希望。冯殿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公共事业,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付诸实践。有效助力特殊时期从业人员的健康防护,更通过医者躬身力行的示范效应,增强了公众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心。其专业精神与社会担当获得行业认可,兴安盟红十字会特授予“公共卫生服务贡献奖”,其相关事迹被收录进地方志“仁心济世”篇章。

冯殿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疫情期间首当其冲的参与公共事业,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付诸实践。有效助力特殊时期从业人员的健康防护,更通过医者躬身力行的示范效应,增强了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信心。其专业精神与社会担当获得行业认可,兴安盟红十字会特授予"公共卫生服务贡献奖",其相关事迹被收录进地方志"仁心济世"篇章。

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

除了医术和公益,冯殿慧还是一位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他热爱书画、摄影、旅游、茶道、笛子、禅宗等多种文化形式,并以其精湛的技艺多次获奖。在业余时间,他经常用绘画、摄影等方式将内蒙古的旅游文化传播至各种网络平台,积极宣传家乡的美食美景,为推介家乡旅游资源、带动家乡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时,冯殿慧还积极参与国际医学交流,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论坛,展示中国传统医学的魅力。他获得的“非遗中国说中国中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奖牌和“非遗技师”牌匾,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贡献。

冯殿慧,这位中医路上的仁心大师与公益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他不仅在医术上追求极致,更在公益事业上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医人的时代华章。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着更多中医人不断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医经方年鉴》2024卷 -(最新)466.jpg





版权所有:国医经方年鉴编审委员会
北京经方年鉴中医文化中心
联系电话:010-5722-7177

京ICP备202102694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2076号